项目案例|北京青棠湾公租房:装配式内装的先驱_行业动态_新闻动态-铭筑科技

项目案例|北京青棠湾公租房:装配式内装的先驱

来源:福建铭筑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 2018-09-13   查看次数:4579次

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智能家居、智慧社区……

你能想象如果在一个小区里,上述这些功能都能一一实现,是不是很惊喜?

位于北京海淀北部科技新区永丰产业基地的青棠湾项目似乎正在慢慢把这些场景变成现实。

北京市住建委住房保障办公室标准和信息化处处长杨家骥表示,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在推行的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等最新的科技理念在青棠湾都有体现。

作为北京市在建公租房项目中最大的住宅产业化项目——青棠湾,总建筑面积31.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1万平方米、可提供房源3790套。


这个项目从一开始似乎就带着光环。它要在全国首次研发实现新型建筑支撑体与填充体建筑工业化通用体系,并系统落地建筑主体装配和建筑内装修装配的集成技术,践行绿色可持续住宅产业化建设理念。


在绿色方面,青棠湾项目以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为目标,取得了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在施工和运行阶段也取得了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营标识。项目采用环境监测发布系统,用能管控展示平台、生活垃圾智能回收等特色集成技术,同时在综合雨洪管理、太阳能集热系统等传统技术上有所创新,打造北京市示范绿色居住区。


在装配式方面,这个项目无论是主体结构还是内部装修,均采取了“拼装”一样的产业化施工,并实施管线和结构分离的内装产业化,外墙板、楼梯、阳台板、空调板等均实现预制,地上部分预制率达到43%~45%。

值得注意的是,青棠湾公租房的普通绿地面积达到2.25万平方米、下凹式绿地2.59万平方米。同时,6200平方米硬质地面将100%采用透水砖铺装,雨水降落到地面上可以迅速渗入地下。


一位北京建筑技术发展公司项目负责人解释,在确保下凹绿地达到50%的基础上,还将设置20个下沉式花园。下凹式绿地的高度低于硬质地面10厘米到20厘米,遇到暴雨天气,雨水可以先流到下凹式的绿地里,从而缓解了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不仅如此,该项目内,还布局着20处、共计1200平方米的雨水花园。“这些花园的蓄水,能在后期实现回用、灌溉。


一位海淀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在绿化、海绵城市、智能灌溉、装配式施工方面有优势,青棠湾项目还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生活便捷。


在智能化方面,设有新风系统,一键式开关,远程遥控,多重入户门锁等技术,打造智能家居。青棠湾社区出入口和近百个单元门都装配有人脸识别系统。此外,社区中还有无线wifi全覆盖、智能快递柜、社区App、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等。室外设有两台小型的环境监测站,每天实时将空气质量情况告知租户。

在节能环保方面,公租房每户内都会安装一个60升的储热水箱,连接到小区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各家各户可以用上太阳能热水。这套系统全自动运行,不需要专人值守。该系统一年节电359.54万度,换算到各家各户,每户一年平均能节约450元电费。未来住宅的楼梯间、走道等室内公共场所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灯具;电梯也全部选用节能电梯,同时在运营中设置相应的节能控制模式。


此外,户型可变化也是该项目亮点之一。由于公租房对套内面积有要求,青棠湾项目有40平方米开间、50平方米一居和60平方米两居三个套型。如果这片区域未来对公租房的需求不大,这种结构大空间可以与其他保障性住房实现功能互换。在变换户型时,40+60可以变成100平方米,或50+60变成110平方米。


作为北京市第一个面向公共租赁用的绿色居住区,落地了建筑主体装配和建筑内装修装配的集成技术,青棠湾显然具有极大的引领示范作用。


据悉,未来凡纳入海淀区政府发展规划和年度保障性住房计划的公租房、安置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将全部建设成绿色居住区,同时引导非政府投资或非政府主导的项目实施绿色居住区建设。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